top of page

宇宙之聲 - 療癒的 432Hz

一直都想寫這一篇有關 432Hz 的文章。但要如何寫一樣看不見、聽不到、摸不著,但卻正在影響你身心的不實在體呢?那虛無飄渺的感覺,寫了都未必有人想睇,睇了都未必會明白,所以一直拖延至今天,恰巧有朋友問我手繩上掛著那賣相平凡,怎看也不像是裝飾物的小圓塊是什麼東東。其實這看似平平無奇,但我視為珍貴的小圓塊,是一位丈夫任職音頻工程師的學生送給我的,這平凡的小圓塊內𥚃就是盛載著 432Hz 這個頻道。什麼是 432Hz? 432Hz 其實是一個震動的頻率。

近幾年,科學家已經證實宇宙的振動本質,所有萬物都有一種特定的振動頻率,包括我們的身體都是有不同頻率的震動。只要頻率相近的人、事、物,就會互相吸引,產生共振 (聲學上稱為共鳴)。

頻率亦可以影響頻率。頻率影響實體世界的實驗有許多,像是顯波學和水記憶。

顯波學示範了當聲音的頻率穿過某種媒介 - 水,它會直接改變物質的平率。以下的照片示範這些粒子如何隨頻率改變。

水記憶示範我們的意識是可以改變實體。Masaru Emoto教授示範過,意識是如何透過聲音,情緒,或思考可以大幅改變水如何結晶。


有此一說,在1940年,納粹決定將音樂的頻率都調至440Hz,因為能夠透過這種方式使人們的思想與感情專一化,成為一種特定意識的奴隸。而1953年之後,國際標準組織便統一將全球的音樂都調為 440Hz,沿用至今。(即大部分我們聽到的主流音樂都是採用 440Hz 這個頻率的。) 440Hz 的音頻比較高,會使聽此頻率的人們變得比較積極、有統一的意識。相反 432Hz 是一個柔和、溫暖、舒服的頻率,你的身體會感覺到放鬆,甚至有癒合傷口的特性;像是水的頻率、宇宙的頻率、大自然的頻率,都是432Hz。當我們DNA裡的原子跟自然的頻率一樣共鳴,我們對於自然的感官大幅提升。(相信這都是為什麼每次心情不好時,去海邊聽聽海浪聲,或者到山徑上聽聽樹上鳥聲,總會感覺好一點吧🙈)

話說回來,為什麼我會開始去尋找這個有關 432Hz 和 440Hz 的秘密呢?這是源於我的瑜伽修練⋯⋯ 由於本身是一名天主教徒,一直有點抗拒在瑜伽課堂的頌唱部分。(就是瑜伽課堂開始的前/後,導師會帶領同學唱出 "Om" 這個音,都是頌唱的其中一種啊。其實還有其他更長篇更複雜的😅)記得自己還是初學者時,每次到了頌唱部分都不會參與,除了感覺自己會誤範十戒,總覺得有種 「外國人被損友教導說廣東話粗口,還不知情的尷尬」,所以我頂多是閉上眼睛扮囗形😂。但,不能否認的是坐在班房內縱使我沒開口,聽著身邊和在房內迴盪著的頌唱聲音,的確令我感到一股溫暖和舒服的感覺。排除了宗教的部分,會有更科學的原因嗎?  於是我著意追查當中的奇妙之處,便發現了這個 432Hz。相信每一個瑜伽人都聽過或唱過的 "Om" 聲,正是在這個 432Hz。而當下在房間內大家正正是合力製造出共鳴吧。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,是可取的療癒之聲。但從宗教的角度來看,並不人人合用,的確可惜。所以我作出了少少微調。當然末必能夠 100% 模仿到 "Om"的起承轉合 (其實真正的發音是有分階段性的 Aum,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找我研究研究😊),但作為教徒,以這個不違背我的宗教又較接近的聲頻來代替,感覺比較好一點啊!